行业类型行业类型
服务内容房屋安全检测
检测类型安全质量检测
品牌住建工程
安全质量检测类型性检测
所在地深圳
服务范围全国
现场检测时间1-2天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实质是通过改善结构的构件结构受力的途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破坏其抗震加固如下:
1.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要以结构的抗震检测结果为基础抗震检测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设防要求,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估。根据抗震检测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国。可选择整体加固区段加固和构件加国。
2. 在确定加固方案时。要对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应查明结构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有的损伤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在抗震加固时加以考虑。
3.在确定抗震加固方案时。如果是抗震检测不合格,要重点考虑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恢复功能如果是静载下出现的破坏,以各种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
4.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中。首先以承载力为主,侧重于利用承载力的提高来弥补变形的不足但抗震检测结果仅为整体性不足时,仍以改善整体性的加固方案为主。
5.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应超过规定值的30%。自不宜超过下一楼层统合抗震能力的20%,超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层的综合抗能力。
6.同一楼层内。非承重墙体和自承重墙体加圆后的综合抗震能力不宜超过未加固的承重墙体的综合抗震能力,否则应加国承重墙体。
房屋裂缝问题:
房屋裂缝检测标准,房屋经过风吹日晒,难免会有些小裂缝,房屋中裂缝有大有小,细小裂缝很难被发现,而比较大的裂缝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对房屋的结构和稳定性造成影响。房屋裂缝有哪些种类呢?怎么去鉴别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房屋裂缝出现的原因
房屋裂缝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应为设计因素、施工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房屋裂缝的出现。当然如果不合理的使用房屋,那么也有可能出现房屋裂缝的现象。
二、房屋裂缝的检测标准
从发布的房屋质量检验标准来说的话,墙面开裂一般如果不超过1毫米则可以说是质量过关是合格品,而如果超过1毫米则说明是不合格房屋,那房屋裂缝的检测标准就不达标。如果整个墙面有无数的无规则裂缝或有有规则的斜线裂缝可以判断质量有问题了,一般裂缝继续的稳定性是两年,斜线裂缝属于墙体受力不均匀所致。至于屋裂缝宽度大限度应是1毫米。
三、检测标准
经过房屋安全检测之后,就可以得出房屋的危险性检测等级,那么房屋安全检测的标准是怎么划分的呢?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均摊载荷验算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
将设备的重量均摊到每一个设备的平均占地面积上,
然后将该均摊的载荷
与楼房的设计承重(单位面积)进行对比,如果均摊载荷小于设计承重,则楼房是安全的,
反之则是不安全的。
例:一台设备重量
Q=1000
公斤,外形尺寸:长×宽×高=600mm×800mm×2200mm,设备四周均有走道,走道宽度均为800mm,楼房的设计承重是P=600kg/m2。Q = 1000 kg
A =(0.6+0.8/2+0.8/2)×(0.8+0.8/2+0.8/2)=2.24 m2 设备对地面产生的均摊荷载q=Q/A=1000/2.24=446 kg/m2由于q <=,设备可以安全安装。
对于我们的情况:
LVG1200
设备的重量:
Q=6800kg,平均占地面积(将过道均摊):A=18m2,楼房设计承重:P = 1000kg/m2
设备对地面产生的均摊荷载q=Q/A=6800/18=377 kg/m2 由于q <=P,设备可以安全安装。
该方法不是很准确,
因为它是将设备的重量均摊在总的占地面积上,
它没有考虑把设备
集中一点放置时情况,因此不是很科学,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估算。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铺天盖地,超建筑也蓄势待发,房屋质量安全检测检测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检测检测的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房屋安全检测检测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存在检测检测部门资历有限、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检测仪器不够先进,相关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检测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房屋安全检测检测不断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检测、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我国许多城市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检测、管理机构,但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短缺,相关的配套设备落后,使检测检测中心形同虚设。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检测机构的人员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检测仪器设备短缺或年久失修、检测检测手段单一,不能和飞速发展的建筑技术相匹配。而我国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检测项目收费标准低,机构不能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购进高精密度仪器,自我生存困难,没有引起地方的高度重视。
1写明工程建筑和结构方面的基本信息,分别介绍建筑物的地址、建造时间、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层数、建筑布置、建筑外观(照片);结构类型、基础类型、主要构件形式、材料类型;周边场地状况、使用历史;参建各方主体名称等内容;针对一些灾害事故工程,此处需简要介绍事故发展经过,主要包括事由始末时间,责任各方空间位置关系,相互影响的工程特征、以及曾经采取的技术措施等,必要时应附以照片和图形说明。
2工程资料检查:写明对工程委托方已提供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施工质保资料等内容的检查结果;针对设计图纸和勘察报告,应标明相关时间和工程业务。针对在建过程中各类检验报告,应写明出具、报告编和报告结论等。
3房屋安全检测检测目的、内容、仪器和依据:检测所依据的标准规范,检测检测的范围以及委托目的;具体检测检测项目的名称、检测抽样方法和数量;各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和型。
4现场检查检测结果:分别对检测项目进行分类和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检验批计算定,并将结果与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对比,表达中应作出必要的统计和归纳。若委托方无提供设计图纸,则对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构件的实际检测情况和结果分布范围作出陈述。现场中如遇有特殊检测条件时,应在报告相应的检测结果中予以说明。
5结构复核验算结果:对不同类别的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结果进行汇总,并与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对比。
6检测级:对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和级时,应该依照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有关条文,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能分清问题的性质、类别及影响程度。分析中所根据的条文编应在各项级过程中体现。
7房屋安全检测检测结论:在检测结论一节中,各项检测结论的表述应与“现场检查
检测结果”中逐项总结归纳的内容相一致;在检测结论一节中,检测结论应简明扼要,与检测目的相呼应,并达到结论明确。
8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根据处理内容的重要性和缓急程度,逐一进行叙述。同时要提醒重视处理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并对后续使用过程中的限载、观察与维护作出建议。

本工程位于XXX,安全等级为XXX,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荷载设计基准期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一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为确保安全使用,对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静力荷载试验,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楼板工作性能,结合楼板荷载试验的实测挠度和应变值,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及使用要求作出综合定。根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52-201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结合建筑结构现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到现场共同确定对二层3~4轴交B~C轴楼板进行静载荷载试验,试验方案如下:
1、检测依据
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5、《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52-2012; 6、厂房原设计文件、加固设计文件、施工质量保证资料。
2、检测设备
1、PS200型便携式钢筋扫描仪;
2、TST3821E无线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 3、混凝土钻芯机;
3、房屋承重检测检测的相关检测内容及方案
(一)资料调查
1、图纸资料调查:包括建筑与结构施工图、施工变更记录、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等,了解原设计意图、要求和技术背景; 2、建筑物历史调查:包括建筑物的原始施工、竣工日期,使用过程中的修缮、改造、扩建情况,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及受灾情况等;
3、调查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状况(荷载历史)。 (二)结构检测内容
1、混凝土抗压强度; 2、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梁板截面尺寸检测; 4、构件的挠度; 5、支座处位移; 6、控制截面应变; 7、裂缝的出现与扩展情况; (三)承载力检测方案 1、检测目的
本次楼板检测检测的目的是,为确保安全使用,对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静力荷载试验,运用分析软件分析楼板工作性能,结合楼板荷载试验的实测挠度和应变值,对构件的工作性能和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及使用要求作出综合定。

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
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先于构件破坏。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4钢结构构件应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5多、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的不同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4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混凝土加固工程常见的施工工艺
1 柱模板施工工艺
1.1 组合式定型小、中钢模板柱模板安装施工工艺:弹柱位置线-抹找平层作定位墩-安装柱模板-安柱箍-杆斜撑或对拉螺栓-柱箍固定-隐蔽工程检验 3.1.2 钢框胶合板模板工程柱模板安装施工工艺:单块就位组拼施工工艺:搭设安装脚手架-层模板安装就位-检查对角线、垂直和位置-安装柱箍-第二、三等层柱模板及柱箍安装-安有梁口的柱模板-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单片预组拼柱模板施工工艺:单片预组拼柱组拼-片柱模就位-第二片柱模就位用角模连接→安装第三、四片柱模-检查柱模对角线及位移并纠正-自下而上安装柱箍并做斜撑-全面检查安装质量-群体柱模固定
2 安装梁模板的施工工艺
2.1 组合式定型小、中钢模板:弹线-支立柱-调整标高-安装梁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隐蔽工程检验
2.2 钢框胶合板模板工程:梁模板单块就位安装施工工艺: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楞或梁卡具-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侧梁模-安装另一侧梁模-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梁模整体预组合模板安装施工工艺: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做复核-搭设梁模支架-梁模整体吊装就位-梁模与支架连接-复核梁模位置尺寸-侧模斜撑固定-卡梁口卡。
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现在对居住的住宅建筑物以及商用、工用等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尤其是住宅建筑物,毕竟是户主本身居住于此的,会更加注意住宅建筑物的居住安全等级是否达标,现在很多户主发现住宅建筑物存在问题,都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维护,在开展工程加固施工工作时,务必要注意到安全方面的问题,下面的时间,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在加固施工时,哪几个安全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人身安全
在加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务必要注意到人身安全,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没有施工经验的新手,到了施工现场之后,不能贸然盲目的施工,而是要在经验丰富的师傅的带领下进行施工。
二、材料安全
对于所有进场的施工材料都要注意材料的合格性以及使用性能是否达标,有些加固工程后无法顺利通过验收环节,和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对于施工材料的进场前质量测定十分重要,另外,还需要注意材料的安全储存,按照储存要求储存在合理的位置。
http://www.zcgcjc.com